2020年11月19日下午,应华中师范大学长周期政治论坛邀请,我院周平教授作了题为“中华现代国家构建中的人口国民化”的主题讲座。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徐勇教授线上主持,华中师范大学云会堂同步直播。线下讲座在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三楼会议室举行,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政府管理学院全体研究人员及博硕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周平教授首先就中国近代政治的两大重点,即王朝体制受到西方现代国家体制冲击与现代国家体制逐步建立,提出中华现代国家的构建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最大主题这一命题。现代国家的本质是民族(国民共同体)和国家的结合,其通过经由国民而实现的民族的国家认同而实现,因而现代国家与国民具有本质联系,现代国家本质上就是一套保障民族认同国家的制度机制。因而,为构建现代国家,就必须改造王朝体制形塑的不能为现代国家提供支撑的“臣民”,而塑造出现代国家所需要的“国民”。概言之,即人口国民化。
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可分为现代国家议题的形成、现代国家构建的开启、现代国家框架的形成、现代国家构建的完成四个阶段。与此相适应,人口国民化的过程也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现代国家议题的形成,是现代国家构建的初始阶段,也是人口国民化的准备阶段,其促进了国民观念的引入与传播,深化了对现代国家的认知,使得国民逐渐成为支撑新的制度和政府的政治身份,从而为人口的国民化塑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在现代国家构建开启阶段,周平教授认为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象征着中国在宪制层面实现了国家的国民化,完成了国民身份的体制性构建,此为人口国民化进程中的关键性一步;同时,周平教授分别以北京政府时期、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的人口国民化,讲授了现代国家构建中塑造“民”的开启阶段。在现代国家框架形成阶段,逐渐构建了完整的现代国家框架及相关制度,对民众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而对人口的国民身份构建给予了有力的推动。其中,194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以现代国家宪法的形式把全部国籍人口定义为国民,标志着近代以来人口国民化的基本完成。在人口国民化的完成阶段,周平教授就国民身份塑造中的人民性缺失与人民性改造,提出人民性的新国民的造就为现代国家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国民”变为一种可通约于“公民”的社会政治身份。
徐勇教授对周平教授的讲授内容进行总结。徐勇教授谈到,周平教授的研究是从国家观察民族的重要体现,他主要讲述了统一的国家高于组成国家的民族,统一的国民身份高于有差异的族群身份,通过人口国民化这一长时段主题在不同时期的周期性变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人口从“有国家无国民”的初生阶段过渡到现代国家意义上的统一的国民身份的构建和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周平教授以“人口国民化”这一原创性概念来解释这个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高度契合长周期政治的研究框架。